靈活用工模式為什么受企業喜歡的原因可以從靈活用工區別于固定全職來說,企業可以基于用人需求的波峰波谷,靈活地按需雇傭人才,雙方不建立正式的全職勞務關系。此時,人力資源像是水和電一樣,按照需求隨時使用,隨時停止。
靈活用工模式更為靈活,不需要付出額外費用,也不需要復雜的入離職流程,企業節省了成本,人才價值也可以充分發揮。我們說的兼職、自由職業、勞務派遣等,都可以納入這個范疇。
一 為什么靈活用工會在這個時候興起呢
① 人不夠用了
首先是老齡化和少子化導致人口紅利消失,勞動人口變得越來越少,人力資源從過剩到越來越不足。其次是新一代的年輕人更追求自由,希望從固定的工作崗位解放出來,人力資源從過去的穩定變得不穩定。
人不夠用了,企業需要節省成本,這就必然會導致用人模式的變化,原本是一家企業大量雇傭全職,負擔大量成本,未來很多崗位都會演變成多家企業共享一個人才,一個人服務多家企業,人力資源的共享經濟會發展起來,這也正是靈活用工的核心邏輯。
②錢不夠用了
再看企業,近年來競爭加劇、資本寒冬、產能過剩等等現象的出現,都導致了一個共同的結果——成本升高。而房租、原材料、人力這三座成本大山里,最容易改變的是人力,企業如何在人力資源配置上省錢,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
二 移動互聯網和靈活用工的化學反應
有趣的一點是,中國靈活用工市場發展速度比起美國日本會更快,原因在于移動互聯網的高度普及。靈活用工釋放的是個體的空余時間與企業的彈性需求,但這二者是非常碎片化的,傳統的人工模式無法快速、批量的進行匹配。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大量的臨時性需求和個人的空余時間可以通過機器快速匹配。隨著B端和C端數據量的沉淀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的發展,這種匹配會越來越高效。
如果說美國、日本的靈活用工是基于線下人力模式的的傳統1.0版本,那么中國近幾年很靈活用工的創業項目,一開始就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2.0版本了。
三 靈活用工不僅僅是招聘
也正因為中國的靈活用工有著特殊性,我接觸過很多人對其都有很深的誤解。其中一個比較常見的就是把靈活用工狹義的理解為一種招聘行為。招聘其實只是一個層面,它完成了企業與人才的匹配,但靈活用工更多的是一種人力資源服務,以自由職客為例,除了APP的匹配以外,對于有需求的企業,我們會提供撮合、入項、工資結算、財稅優化等服務,同時也為自由職業者或兼職人員提供工資派發、五險一金代繳等服務。
所以,靈活用工是必然是一個系統的服務行為,一種雙邊交易行為,而不是簡單的信息對接。做靈活用工市場,如果沒有后續的服務能力,最終只會變成流量的生意,逃不出“賣簡歷、賣會員、賣廣告”的老三樣,價值非常有限。